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西藏加强藏医药文献古籍保护
添加时间:2025年02月28日     阅读: 207 次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藏医药学迄今已有28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影响广泛、典籍浩瀚,是藏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科。藏医药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在人类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昌都市地处康巴腹地,是藏医药学的起源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帝玛尔·丹增彭措、曼让巴·伍金丹增、措如·才郎等历代藏医贤圣,他们留下的浩瀚文献令后世者目不暇接,敬畏不已。其代表作《晶珠本草》《甘露药库》《四部医典大详解》等传承至今,为藏医学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变迁,散落在民间的大量文献由于年代跨度长,受水火虫鼠的吞噬、漫长光阴的冲刷涤荡,造成了书籍的流散和毁灭,令人痛惜。2020年,昌都市在资源普查中发现,大量散落在民间的古籍文献老化、破损严重,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此,昌都市致力于藏医药文献古籍保护工作,成果斐然。 


    高位推动 全面挖掘搜救 


    古籍文献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和多元化特点的具体体现。昌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藏医药文献古籍保护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为抓手,以挖掘、研究、整理、出版藏医药古籍文献为重要途径和措施,高位推动相关工作。2022年4月正式启动《昌都藏医药古籍文献精选集》整编工作部署会,成立整编工作小组,开展了以昌都为中心,辐射毗邻藏区的实地挖掘和搜救工作,自此拉开了昌都市全面实施藏医药古籍研究整理和保护工作的序幕。 


    调研取经 完善整编保护 


    昌都市古籍文献整编工作小组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研究人员分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藏医药大学、自治区藏医院、四川民族出版社等单位认真了解、掌握藏医古籍保护方式,了解当前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整编经验。为了能够收集到原始的文献资料,全市范围内发布藏医药文献收集工作的公告。整编小组走访昌都市11县(区)并赴西藏拉萨、青海玉树、四川甘孜等地拜访国医大师、名老专家、世代医学家族、民间医生等进行文献搜集。研究人员对所收集的原始文献进行扫描、彩印、照相等,以留存原始母本效果。在收集的大量文献资料中初步筛查精选,然后进行认真考证、鉴定工作,对于同一个版本出现不同年代、不同字样等难点和疑点,通过查找现存的文献资料,邀请国医大师、名藏医等行业权威专家来指导、鉴定,使文献精选工作更加完善。在古籍文献的内容方面,始终注重保持母本的完整性和原始特点,尽量做到母本来源清晰、介绍内容翔实和内容考证有依据,使文献的内容经得起历史的鉴定。 


    攻坚克难 精选集成功面世 


    昌都市人民政府先后投入383万元用于文献出版,投入225万用于文献整编,邀请藏医药界权威专家亲自指导整编工作小组每一项工作步骤,圆满完成二十册典籍的整理刊印工作。此次整编的古籍文献二十册丛书主要涉及藏医药历史、基础理论、临床技术、诊断疗法、药物方剂、藏医工技、藏医心理学以及天文星算等,大部分古籍版本为木刻、手抄、注释原版影印。虽然项目收集范围大、种类多、内容涉及面广,许多古籍又存在篇幅区别大、卷页残存不全、作者无法考证等问题,给研究整理和出版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昌都市集思广益、不畏艰难、敢于攻坚,最终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昌都藏医药古籍文献精选集》的成功面世,既为藏医药文献古籍保护经常化、长期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藏医药的教学、科研、临床等提供了方便可靠的参考资料与重要的文献资料,也进一步促进传统藏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弘扬,对其走出藏区、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管理局供稿)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