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乡间,白墙青瓦的村居掩映在群山怀抱之中,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门口,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幅锦绣乡村振兴图正在八桂大地徐徐展开。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殷殷嘱托,切切期望。站在新的起点,广西各级各部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健全常态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在崇左市天等县迎丰制衣帮扶车间内,梁英珠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熟练地翻转手上的衣服,精准找出多余的线头,用镊子轻轻一夹、一挑,快速剪断线头……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后,桌上又多了一件成品女装。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坐在室内工作、每个月按时领工资的“上班族”,在天等县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龙岩社区,像梁英珠这样实现身份转变的群众比比皆是。
搬迁户在天等县移民安置点就业帮扶车间上班。天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家门口就业,极大地增加了住户的幸福感。”龙岩社区党总支书记许增元说。目前,龙岩社区共有就业帮扶车间16家,吸收600多名群众就业。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要用足用活各项帮扶政策,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天等县委书记麦成柱介绍,就业帮扶车间为农民而建,优先吸纳附近脱贫农户,特别是低收入人口、弱劳动力人口及残疾群众就业。目前,天等县有就业帮扶车间338家,累计带动就业2.2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000多人。
在帮扶政策不断档的同时,开展动态监测预防返贫也十分重要。近日,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乔建社区的边缘户陆世川通过电话向社区干部连声道谢,因为他申请的“防贫基金”到账啦。
脱贫后的陆世川不幸患上了恶性脑瘤,治疗费用达26万多元,经医疗报销、临时救助后还需自付近2万元。然而,这笔费用对陆世川来说是个大难题。
社区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的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上门核实情况。很快,陆世川申请到了1.43万元的“防贫基金”资助,有效避免了因病返贫。
设立“防贫基金”是南宁市的创新性举措。南宁市副市长刘宗晓表示,该市全面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为监测对象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贫“隔离墙”。
通过开发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广西建立了1.5万名覆盖市县乡村的防返贫监测信息员队伍,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做到“早发现、早纳入、早帮扶”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今年3月,广西启动了“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聚焦“培训宣传、集中排查、优化政策、完善平台、健全机制、促进增收、巩固成果”7项重点工作,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深入化、具体化。
围绕发现的问题,广西已经对所有行政村包括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在内的全部农户开展一次全面入户排查,对全区超过4000万的农村人口开展全覆盖核查,做到及时有效解决风险。
东风柳汽驻柳州市融水县大新村工作队员陈明勇(左)在脱贫户何昌财家调研产业发展情况。东风柳汽党委工作部供图
科技与金融助力,推进产业升级
在中国茉莉之乡——横州市,茉莉花竞相绽放,花香满城。目前,横州市茉莉花种植面积约12.5万亩,花农约33万人,是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如何利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这是当地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横州市茉莉花数字化种植大棚。伍艺涛摄
记者来到位于横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数字茉莉”种植大棚,大片的茉莉花散发着怡人的芬芳。
管理占地近20亩的智能大棚,技术员农丽丽丝毫不觉得累。打开墙上的控制柜,轻点几个按钮,就能实时启动吹风降温、喷灌等设备。
2019年,横州市率先启动茉莉花生产数字化试点项目,建设数字化种植基地、监测基地,实现了对茉莉花生长全过程的精准管理。其中,“数字茉莉”种植大棚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智能控制光照、温湿度、灌溉、施肥,模拟最适宜茉莉花生长的环境进行管理,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大幅提升。
记者注意到,室外稍显闷热,大棚内却是凉风阵阵。墙壁上的智能控制柜实时显示大棚内外的日照强度、温度、湿度,以及土壤水分、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
农丽丽介绍,应用数字化管理技术,每亩茉莉花田的管理成本减少约400元、增产约100公斤,品质也有了明显提升。
在科技的加持下,茉莉花的产业链也在不断拉长。 横州市委书记黄海韬介绍,目前茉莉花产业已从单一的茉莉花(茶)逐步集聚发展成为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1+9”产业集群,“一产接二三产”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生产方式也由原来的“在地”生产向“离地”生产转变,经营模式由“大麻袋”的粗放式经营向“小包装”的精细化高端化经营转变。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科技助力,还需要金融赋能。在桂林市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村民想要进行小额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查询、贷款咨询、社保缴费等基本金融业务,不必再去镇上或者县城,通过设在村里的桂林银行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就能实现。
目前,桂林银行在广西共设立类似的农村服务点6731家,相当于每两个行政村就有一家桂林银行服务点,服务覆盖超2000万农村人口。桂林银行已在广西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打造了集金融、政务、便民等服务于一体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
桂林银行员工服务下沉到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力争村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支持。桂林银行供图
据了解,桂林银行将在“十四五”期间投入不低于200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以金融服务助力广西乡村振兴。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西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涉农票据余额216亿元,近两年平均增速为57.14%。在优惠资金带动下,广西涉农贷款余额达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3%,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金融活力。
在科技与金融的助力下,广西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形成糖蔗、蔬菜、水果等十大千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广西农业品牌进一步打响,现已培育“广西好嘢”品牌411个,品牌总价值3200亿元以上,有力推动“桂品出乡”。
培育乡村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大早,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苏宫村村民周乐就收拾好他的炸爆米花工具,来到附近的南国乡村·农村综合旅游景区。“嘭”的一声,白烟腾起,引来游客围观、拍照,现爆的爆米花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苏宫村种植有沃柑10万余亩,果实成熟后采摘、售卖的时间集中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4月,其他时间里,村民主要对果园果树进行管护。于是,村民就有了半年的就业“空档期”。
如何充分利用“空档期”给村民增加收入?当地党委政府依托青山绿水、露天温泉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构建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壮乡风情游,推动“旅游+农业+N”发展,积极拓宽村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农闲时的就业渠道。
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壮族姑娘在制作糍粑欢迎游客。黄文伟摄
位于花山岩画世界遗产核心区的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通过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传统民俗古韵、开发乡村旅游,实现了旅游致富。
记者来到耀达村濑江屯,只见山水环绕,曲径通幽,古朴的壮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走进村民黄忠芹的家,她正在用村里流传的古法熬制红糖。濑江屯的壮族古法红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农副产品。
“游客到这里,可以体验打糍粑、红糖制作,等到山歌队表演的时候也可以加入其中。通过当地的山歌手进行现场教学,不少游客学会了我们当地的山歌。”耀达村第一书记黄壮忠说。
宁明县正是广西乡村旅游火热的一个生动缩影。2021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占广西国内旅游人数近一半,为全国第一,广西乡村旅游消费占广西国内旅游总消费近1/3,为全国第二。
在八桂大地,火起来的不光是乡村旅游,还有农村电商。今年7月,在广西商务厅的指导下,抖音“山货上头条”发挥全域兴趣电商特质,携手平台内超3.6万个电商达人及农货商家创作乡村短视频和直播内容,齐力提升广西农特产的市场关注度。
在活动期内,百色芒果销量同比增长了75%,北海海鸭蛋及加工制品销量同比增长了164%。广西农家豆角酱、金花茶和五彩泡椒颇受消费者青睐,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268%、62%和49%。长在山野乡间的广西农特产,通过兴趣电商走向了全国各地。
广西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春庭介绍,广西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推动广西66个县获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建成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点5021个,培育农产品网销单品5382个。
弘扬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治理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文化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魂。近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把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工程,积极弘扬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治理。
“美丽乡村大成就,鸟语花香到处香,乡村风貌大改变,人民幸福喜洋洋……”走进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邕乐村美悟坡,对歌台上身穿壮族传统服饰的村民们正唱起悠扬婉转的嘹啰山歌。在“宁可三日不吃肉,不能三日不唱歌”的邕乐村,嘹啰山歌成为了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
“山歌要与时俱进,要融入党的创新理论、村规民约、文明乡风等内容。”82岁的村民梁尚全说,每到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之时,村民们高唱山歌,文化活动日渐丰富,精神面貌越来越好。
“各位村民朋友,现在是播报时间……”在钦州市浦北县乐民镇山鸡村,由山鸡村小学学生“播音员”播报的乡村新闻,传遍乡村每一个角落,成为文明实践的亮丽风景线。
短短几年间,山鸡村不仅实现全村脱贫,还成了全国文明村。近年来,该村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主题公园、篮球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同时,创建了“乡村播报站”,成立乡风文明宣传队和创文志愿服务队,通过深入开展励志宣讲、政策解读、技术培训等活动,全面提振村民的精气神。
初秋时节,漫步在百色市西林县西平乡木顶村,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村道两旁一面面孝道文化墙、一幅幅名人典故画作、一排排书法长廊,让人仿佛置身于书画展之中。
木顶村书法爱好者给孩子们开设书法培训班。西林县委组织部供图
木顶村的村民,农忙后放下锄头,人人都可以是书法家。“书画室除收藏有本村书画作品60多份,还免费为全村村民提供练习书画的场地、毛笔和墨水。”望着挂满墙的书画作品,木顶村委会副主任黄宗辉满脸自豪。
“我们通过开展书画、歌舞、戏剧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和推动移风易俗。”黄宗辉介绍,该村还通过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培养文化带头人,为乡村建设注入精神动力。
“广西深入推动文化铸魂,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李宏庆表示,广西努力走出一条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加强乡村产业的实力,到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再到提升村民文明的素质,广西正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扎稳打推进乡村振兴,使农村更有看头、农业更有奔头、农民更有盼头。
相关报道: